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配资论坛是什么
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温柔地落在王树娟和孩子们的身上。她轻轻弹着钢琴,孩子们的歌声如清泉般流淌。这一刻,她是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而在另一个身份里,她却是沙河源派出所副所长邓宁的妻子,一名默默支撑警营后方的警属。
二十四年,她不曾穿过警服,却始终与那身藏蓝同行。
讲台之上:
她用音乐传递温度
从教二十余年,王树娟始终相信,“音乐,是有温度的教育”。她的课堂从不只是音符与节奏,更是情感的流动与心灵的触动。她常常一个人在空荡的教室里反复录制,直到满意为止。她说:“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这首歌感到温暖,那就值得。”
她的付出,也收获了认可:2023年,她在成都市“川腔蜀韵”赛课中荣获一等奖;2022年,被评为金牛区音乐教育学科带头人;她还多次获评“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
荣誉之外,她更在意的是如何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心里。2019年起,她连续五年被聘为“党员教育本土讲师”,走进社区、机关,用音乐党课传递信念与力量。她创作的《党员先锋歌》,在许多基层党组织的学习中传唱开来。
家庭之中:
她是无声的支柱
“嫁给警察,就意味着要学会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王树娟说这话时,语气平和,眼神却坚定。
1999年,新婚不久的一个夜晚,邓宁因紧急任务匆匆离家,留下她独自面对陌生的新房。从那一刻起,她便知道,“等待”将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公安分局沙河源派出所副所长邓宁的妻子王树娟
春节的团圆饭,她习惯了桌上空着一个位置;孩子的生日,她一个人准备蛋糕、点燃蜡烛;深夜的电话铃声,她从不抱怨,只是轻声说:“注意安全。”
作为儿媳,她是老人最信赖的依靠。2023年一个冬夜,婆婆打来求助电话,她来不及披上外套,抓起手机就冲进漆黑的楼道。寒风刺骨,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婆婆家,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跑。那三天三夜,她几乎没合眼,却在对邓宁的电话里轻描淡写:“妈有点低血糖,已经没事了。”
作为母亲,她独自陪伴两个女儿成长。每天清晨送她们上学,傍晚接她们回家,辅导功课、陪伴练琴,直到孩子睡去,她才开始备课、做家务。孩子问她:“爸爸为什么总不在家?”她总是温柔地回答:“爸爸在守护很多人的家,我们要为他骄傲。”
在她的陪伴下,大女儿邓雨桐入选成都市女子篮球队,二胡通过八级考试;小女儿邓雨欣的小提琴也顺利通过四级。孩子们渐渐明白,爸爸的缺席,是一种不一样的陪伴。
警营后方:
她是那盏不灭的灯
“他守万家灯火,我守等他回家的那盏灯。”这是王树娟对“警嫂”二字的理解。
她知道公安工作的危险。邓宁曾在抓捕中被划伤,也曾在暴雨救援中险些被洪水冲走。每次丈夫执行任务前,她都会悄悄在他的包里放好急救药品,反复熨平警服,却从不多问一句。
派出所的年轻民警都认识她。邓宁加班深夜,她会端来热腾腾的面条和饺子;寒冬值班,她不止为丈夫送来厚外套,也会给值班的民警带上暖手宝;逢年过节,她带着孩子来贴春联、包饺子,让严肃的警营多了一丝家的温暖。

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公安分局沙河源派出所副所长邓宁的妻子王树娟
2024年除夕,一家人刚围坐在餐桌前,邓宁就接到紧急警情。王树娟往他口袋里塞了两个热包子,目送他跑出门。她没有坐下继续吃饭,而是默默打包好刚煮好的饺子,带着两个孩子冒着寒风走向派出所。
那晚,他们在警营里和值班民警一起,吃了一顿简单却温暖的“年夜饭”。直到深夜邓宁归来,一家人才真正团聚。
从警24年,邓宁参与侦破案件300余起,救助群众超千人次,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5次。每一次站上领奖台,他都会对王树娟说:“这奖章,有一半是你的。”
而她只是笑笑,从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付出。
有人问她:“后悔吗?”
她摇头:“看到学生成长、孩子懂事、辖区平安,一切都值得。”
在她看来,警属的付出,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深夜独自照顾生病老人的担当,是向孩子解释“爸爸为什么不在”的温柔,是往丈夫包里悄悄塞进的药品和食物,是那句从不追问的“注意安全”。
如今,王树娟依然在教室、家庭与警营之间默默奔走。她没有站在聚光灯下,却用自己的方式,点亮了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

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公安分局沙河源派出所副所长邓宁的妻子王树娟
这束光,照进了学生的心里,照亮了孩子的成长,也温暖了那身藏蓝的征程。
她是王树娟,一位普通的音乐教师配资论坛是什么,一位不普通的警属。
聚丰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